百度、京东入局,用户规模成倍增长,慢病管理按下“加速键” | 2020年度盘点
与艰难生存的医美、口腔等实体诊所不同,2020年的慢病管理行业迎来了大爆发。
第一,受新冠疫情影响,慢病管理平台用户大规模增长。疫情期间,线下就诊有交叉感染风险,外出就医受阻,慢病管理平台提供的防疫科普、在线问诊、心理疏导、慢病复诊、药物配送等服务备受欢迎。根据国家卫健委3月披露的数据,疫情期间委属管医院的互联网诊疗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7倍,部分知名互联网医疗平台诊疗咨询量增长20多倍。客观来讲,新冠疫情加速了慢病数字化管理的市场教育、习惯养成,预计未来互联网平台、慢病管理平台将成为用户解决常见病、慢性病的优先选择。
第二,政府部门为行业背书,加速线上慢病管理发展。疫情期间,政府部门密集性出台政策,鼓励居民使用互联网+医疗。2月,国家卫健委鼓励各地医疗机构开展线上服务,紧急驰援疫情防控。3月,国家医保局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解决慢病患者续方需求。6月,国家卫健委要求推广疫情期间线上服务经验,支撑常态化疫情防控。陆续发布的政策表明:互联网+医疗不只是疫情期间的临时举措,未来将更强调其常态作用。
第三,市场爆发,全国建成900多家互联网医院。截止目前,远程医疗协作网已覆盖所有地级市的2.4万余家医疗机构,有55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提供线上服务。从数据看,居民获得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路径十分便捷。
第四,在政策的支持下,互联网医疗平台打通线上慢病管理全流程。2019年,国家医保局发布文件,明确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的原则。2020年,线上医保支付开始落地: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多家互联网医院开通线上医保支付功能。最终,慢病管理平台打通了支付环节,实现了线上咨询、慢病复诊、在线购药、药物配送等全流程闭环。
第五,风口将至,百度、京东等巨头入局慢病管理。2020年,百度健康推出在线问诊服务平台、糖尿病中心、百度健康医典等产品,打造互联网医疗新生态;京东健康则搭建互联网医院,成立中医学中心、呼吸中心、全科中心,推出家庭医生服务,深入互联网医疗服务。在互联网巨头的资源加持下,线上慢病管理迎来新风口。
受以上利好因素影响,慢病管理行业正“狂飙突进”。接下来,慢病管理企业如何提高管理效率?如何提高患者依从性?如何盈利?未来向严肃医疗发展或是向轻医疗发展?这些问题还需慢病管理企业逐一解决。
2020年慢病管理行业新变化(注:红色字体为新变化)
回顾2020年,在慢病管理行业的新动向里也许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部分答案。接下来,本文将从细分病种、相关政策、新增用户、业务规范、新技术与新场景等方面探寻2020年慢病管理领域的变化。
核心观点:
1、出现多起大额融资,行业竞争加剧;
2、慢病管理平台覆盖更多细分病种,各企业提升专业壁垒及核心竞争力;
3、线上医保支付落地,互联网慢病管理迎来发展契机;
4、互联网医疗平台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助力抗疫,新用户成倍增长;
5、线上慢病管理规范化,逐渐向严肃医疗渗透;
6、通过创新技术与创新场景提高管理效率及患者依从性。
资本透视:大额融资居多,细分病种仍有机遇
2020年,慢病管理领域发生了12起融资事件。其中,智云健康获C+和D轮累计10亿元融资,是2020年这一领域融资之最。
(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
从2020年融资及并购事件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慢病管理领域融资轮次靠后,大额融资居多。例如,强森医疗、微脉、智云健康均是C轮及D轮,金额均是过亿级大额融资。以此来看,慢病管理领域正进入后半场,企业竞争将可能加剧。
另外,完成早期融资的几家企业主要是专注细分病种,已经探索出合理的商业模式并构建起专业竞争壁垒。例如,好心情专注精神心理领域,为精神心理类疾病用户提供康复管理和在线医疗服务。山丘联康专注糖尿病,以大数据及AI算法为工具,为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主的代谢性疾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解决方案。闺巢生命专注女性健康,主要围绕女性常规疾病及三癌提供服务。华诺智胜与益康达美完成合并,打通从糖尿病扩展到体重管理的发展路径。
可以预见,未来慢病管理领域早期融资将聚焦于专注细分病种并有一定壁垒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过江龙”曼朗医疗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曼朗医疗在澳洲拥有14家精神心理专科医院,积累了40多年专业服务经验,拥有成熟完善的多学科循证诊疗体系。从2020年3月收购私立心理医疗机构广东心邻医生开始,曼朗医疗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根据资料,曼朗医疗计划将成熟的精神心理治疗体系和模式引入中国,在中国实践“并购+自建”发展战略,为抑郁、焦虑、围产期情绪障碍、儿童及青少年注意力缺陷、睡眠障碍等患者提供个性化综合治疗。
病种:覆盖细分病种增多,慢病管理业务扩容
2020年,慢病管理企业覆盖了更多细分病种,服务了更多慢病患者。
例如,云开亚美的垂直病种管线已经覆盖风湿骨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后续将在生殖科进行布局。
慢病管理平台医联已从最初的肝病,增加覆盖了心血管、糖尿病、呼吸哮喘、肿瘤、慢性肾病、HIV、儿科、妇科、全科、中医、精神心理等多个病种。从切入点分析,医联从医生切入慢病管理,通过其稳固的医患关系链逐步赢得市场。具体而言,医联在医生及患者进行线下面诊后绑定医患,由绑定医生为患者提供慢病复诊等医疗服务。
相比于医联,京东健康入局稍晚,但来势汹汹。京东健康与胡大一教授联合成立心脏病中心后,加速进入健康管理领域,密集成立专科中心、慢病管理中心:2020年4月推出糖尿病中心;5月与艾尔健战略合作,聚焦眼科疾病预防与治疗;6月成立耳鼻喉中心、中医学中心;8月成立口腔医学中心并推出家庭医生服务;9月成立呼吸中心、全科中心;11月与阿斯利康达成战略合作,共建创新型患者服务和慢病管理……目前,京东健康已与头部专家合作共建了16个专科中心。
强势进入健康管理,京东健康展示出了超强的破局能力。一个最基本的逻辑是:长期无法盈利的企业难以长久。目前来看,互联网医疗服务盈利模式较为模糊,如何实现“企业盈利驱动行业发展”成了共性问题。
京东健康给出了可借鉴的解决方案:通过提升用户体验,培养用户健康管理习惯,提高用户黏性,最终实现用户在健康管理师的指导下购买减肥餐、玻尿酸、燕窝、保健品等健康品类产品。如此一来,用户通过健康管理享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医生通过健康管理指导用户购买合适的产品获得收入,京东健康通过新增销售量获取利润,实现三方共赢。另外,在健康管理下,用户的小病发展成重病、大病的可能性降低,医保支出也将有可能随之大幅降低。
在细分病种方面,百度健康于2020年7月推出糖尿病中心,打造专科互联网医院。百度健康聚合上百位内分泌权威专家,携手糖友云健康搭建医患一体化服务平台,为患者提供线上问诊咨询功能,为医生提供图文、视频、检测等专业工具,帮助医生在线跟踪患者病情。线上问诊方面,除了百度健康直连的医生,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在线、京东健康等平台的在线问诊产品均已接入百度健康问医生平台。
与京东健康发展路径不同,百度健康通过百度健康医典打造内容生态,通过百度健康问医生打造服务生态。百度健康通过“内容+服务”的双生态布局,实现高频内容搜索导流医疗服务。在双生态的战略布局下,百度健康通过内容与服务的结合,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目前,百度健康已覆盖线上问诊、预约送药、预约挂号、心理咨询、保险等医疗服务。
糖护士、智云健康、圆心科技等老牌慢病管理企业同样在2020年做出重大突破。成立于2013年的糖尿病慢病管理企业糖护士于2020年7月推出了SPUG血糖尿酸测试仪,该产品可帮助患者实现血糖、尿酸一机双测,便于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综合管理。根据海外企业Vida的经验:“糖尿病患者中,合并症患者(例如糖尿病并抑郁症)众多,使用单一的糖尿病管理方法难以满足患者需求。”因此,糖护士推出的SPUG血糖尿酸测试仪对于众多糖尿病合并症患者有巨大帮助,而糖护士软件增加尿酸选项,增加痛风防控尿酸控制指南等专业知识,更有助于糖尿病并痛风患者更好地自我管理。或许,糖护士未来将向管理糖尿病合并症方向发展。
与三诺生物一样,糖护士也是通过智能硬件切入糖尿病慢病管理。不同的是,三诺生物正从血糖仪普及者向糖尿病管理专家发展,而糖护士则是通过智能硬件产品获取更多患者数据,用于制定更精确的管理方案。另外,三诺生物打造了院内外一体化糖尿病管理解决方案,而糖护士则专注院外糖尿病管理。
成立于2014年的智云健康,经过五年的探索,终于实践出合适的慢病管理模式。2020年,智云健康开始大力推广其创新模式,通过城市合伙人方式迅速将其创新型慢病管理模式推广到全国。根据企业公开资料,截至9月1日,智云健康签约城市合伙人已遍及全国23个省份46个城市。
从切入点看,智云健康通过自主研发的医院SaaS系统、药店SaaS系统及互联网医院平台切入慢病管理,聚合医院、药企、保险、药店等医疗B端力量,为患者提供一体化的慢病管理服务。
成立于2015年的圆心科技将医疗服务、药事服务、保险服务充分结合,目前已连接医生端、患者端、药品端、保险端,构建起了“医-患-药-险”的服务体系。
除此之外,心理健康在2020年也格外火热。根据动脉网此前发布的文章显示,2020年数字心理健康领域发生51起融资事件,累计融资10.48亿美元,同比增加76%。受惠于国家高度重视,心理干预、心理援助、心理服务成为年度热词,壹心理、壹点灵等心理咨询服务平台的线上心理咨询服务逐渐获得用户认可。与糖尿病管理、高血压管理等慢病管理不同,心理健康领域用户付费意愿更强,相关企业因此主打C端市场,也有部分企业发力院内心理健康系统。在经营模式上,一部分企业专注线下实体店,另一部分企业将心理健康服务搬到线上,通过电话、视频、文字等方式进行服务。
总的来看,慢病管理已从曾经单一的糖尿病、高血压逐渐渗透到骨科、皮肤科、脑卒中、精神心理等更多细分病种领域。
政策:线上医保支付突破,慢病管理全流程打通
2020年,慢病管理政策也迎来了突破。
2019年8月3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明确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的整体原则。2020年,因疫情防控需要,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发展。
2020年3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提高居民使用互联网医疗的意愿;2020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进入实操阶段。
在政策鼓励下,我国已建成900多家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网已覆盖所有地级市的2.4万余家医疗机构,有55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提供线上服务。受政策驱动及数字化、智慧化趋势影响,互联网医院建设数量呈加速增长趋势。
另外,随着医保线上支付落地,互联网医疗企业通过互联网医院打通线上咨询、慢病复诊、在线购药、医保支付、药物配送等全流程。例如,2020年2月28日,医联在成都市医保局的指导下,率先打通了成都高新海尔森互联网医院在线个账医保支付通道,当地患者在医联互联网医院平台不出门即可享受线上问诊购药、医保个账在线支付、送药到家等服务。
可以预见,在互联网慢病复诊纳入医保、医保报销互联网购药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慢性病患者将使用慢病管理平台进行慢病复诊、慢病管理,而网购的习惯性与便利性将大大刺激患者的网上购药欲望。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保险企业更深层次介入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助力行业发展。例如,2020年席卷全国五十余城的惠民保,同时提供智能健康咨询、疾病风险评估、慢病药品配送等健康管理服务。再如,太平洋保险·加拿大健康管理中心于2020年1月陆续在杭州、郑州先后开业,助力保险客户健康管理。
随着保险企业加深介入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用户(患者)将更高程度地预防重大疾病的发生,保险企业将降低赔付风险,健康管理(慢病管理)企业将寻找到新的支付方,实现多方共赢。
用户:全平台抗疫,用户成倍增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12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医疗健康’为群众提供防疫科普、在线咨询、心理疏导、远程会诊、慢病复诊、药物配送等一系列服务,有效防止了人员聚集,降低了线下感染的风险,保障了群众的医疗需求。”
在疫情防控期间,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医联、微医、腾讯微信、微脉、丁香园、1药网、好大夫等平台均上线了在线问诊服务,免费为用户提供问诊、咨询服务。
同时,互联网医疗平台还分别利用各自优势助力抗疫、服务用户。例如,医联利用其医生资源及慢病管理能力,针对慢病问诊、复诊配药等难题,联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开通全国慢病救助通道,为患者提供线上复诊、送药上门、健康管理等服务。
数字化精准健康管理平台妙健康通过其物联网、大数据等优势打通健康武汉APP数据,使“健康武汉”具备居家自测和远程监控的能力。针对疫情期间的健康管理需求,妙健康引入加拿大健康管理中心(简称CWI)的生活方式医学,上线CWI训练营。
院外慢病处方药供应链集成服务商阿康健康利用其供应链能力服务互联网医疗平台及患者。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处方流转日均发货量达1万多单,阿康健康凭借多年积累的供应链能力保证了线上患者的用药及时和安全。
心理服务平台壹心理通过其丰富的专业资源优势,针对疫情带来的焦虑、紧张等情绪,上线心理援助专线,发布《新冠肺炎心理支持手册》《疫情心理健康在线心理测评》,并组织心理咨询专家团队,通过人民网等权威机构和媒体,传播专业权威的心理缓解指南。
除此之外,腾讯在广州上线发热门诊地图,用户可通过手机导航,前往距离最近的发热门诊;百度联合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出《新型肺炎防护自查手册》,提供一站式的权威疫情防护知识……
在这场全民战役中,互联网医疗开辟了“第二战场”,各互联网医疗平台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也收获了大量新增用户,教育了市场。根据各企业公开数据:疫情高峰期间,平安好医生APP访问人次超过11.1亿次,APP注册量是疫情前的10倍,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疫情前的9倍;春雨医生在线问诊服务在疫情期间流量同比增长15倍;2020年1季度支付宝医疗健康频道累计去重活跃用户数超过3.9亿……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助理教授傅虹桥接受动脉网采访时曾表示:“疫情防控过程中,互联网医疗用户的整体规模和渗透率达到了历史新高。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迎来拐点,公立医院互联网医疗服务也加速上线。从长远看,互联网医疗将根据地域特征的不同,有差异地影响用户就医方式。在大中型城市、大型医院集中的城市,患者直接使用在线问诊的习惯会逐渐形成,成为用户解决常见病、慢性病的优先选择;在小城市、乡村地区,患者使用互联网医疗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大专家、解决疑难杂症将越来越多。”
标准:趋向严肃医疗,推动线上慢病管理规范化
2020年,慢病管理领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企业开始探索建立相关标准。例如,医联探索制定互联网慢病管理标准,智云健康推动建立慢病数据行业标准。
医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医联已针对超过15个学科、30多个病种进行了完备的学科建设。在各学科专家的指导下,医联制定了科学、有效、规范的互联网慢病管理标准,并于2020年启动了糖尿病、肿瘤、肾病等多个学科的线上慢病管理专家共识项目,让线上慢病管理有据可依。”
2020年9月,互联网医院糖尿病规范化管理专家共识项目启动;10月,肿瘤患者院外互联网随访管理项目启动;12月,慢性肾脏病管理中心项目启动……医联通过与各学科专家合作推出慢病专科规范化管理标准,为线上慢病管理提供依据。可以预见,规范化标准将促进行业正向发展,提高患者满意度。
另外,医联作为慢病管理平台,正进一步向严肃医疗发展。医联通过与临床专家、药企、器械厂商、科学实验室、各学科专家协会合作,了解各病种的临床路径、用药指南及专家共识,最终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标准的慢病管理服务。
与医联不同,智云健康选择从标准化数据切入,推动慢病管理高效、精准。智云健康表示:“我国慢病管理行业缺乏规范、标准的慢病数据,规范化数据缺失使慢病管理的效果受到较大影响。”
基于此,智云健康积极推动建立慢病数据标准,并与中电数据共建慢病大数据中心,推进行业解决“数据孤岛、信息非标准化”难题,希望提高医院诊疗效率、降低慢病复发率、缩减医保支出。
创新:新场景、新技术、新模式
2020年,慢病管理领域另一重大变化是:企业开拓新场景,AI、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应用于慢病管理,管理新模式落地。
新场景与新技术
2019年及以前,慢病患者接受慢病管理的路径通常是通过PC端或手机端,这对于不会使用电脑及手机的老年人有一定门槛,而慢病患者中又以老年人为主,如何更方便地获得慢病管理服务成了重要课题。
2020年,PC端慢病管理基本退出市场。新场景方面,阿里健康、百度智慧医疗、京东健康陆续推出定制版智能音箱,为用户及用户家庭提供健康服务。相比于传统的PC端与手机端,智能音箱通过语音即可操作,大大方便了老年人用户。另外,2020年,北京福乐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的“互联网+”智能药盒慢病管理模式迅速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国内17个省市,并在其中5个省份进行了全覆盖。
从手机端到智能音箱,从文字交互到语音交互,慢病管理探索出了新的应用场景。能够语音交互的智能音箱产品对于老年人更具操作性,也更易于满足不同人群的操作习惯和健康诉求。在AI技术的支撑下,慢病管理企业可以将智能音箱作为新的载体,为用户量身打造包含饮食运动、用药管理、规律测量、复诊续方在内的全套慢病管理方案。
在新技术落地方面,AI及大数据技术逐渐成为“标配”。例如,医联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设立慢病专科,并通过个人电子档案、指标反馈等标准数据为患者提供定制化慢病管理服务;妙健康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患者提供精准的健康管理服务;基于互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微脉与医院共同开展就诊、互联网诊疗、家庭医生、医护上门、细分病种的全周期闭环管理等服务,提升医院服务效率。
总的来看,慢病管理领域正探索应用多种创新技术以提高管理效率及患者依从性。
新模式
2020年,慢病管理“线上+线下”闭环探索升级。
此前,妙健康与加拿大健康管理中心(CWI)在国内成立合资公司,通过加拿大健康管理中心丰富的线下临床经验结合妙健康线上健康管理手段、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为国内用户提供运动健身、慢病康复、健康管理、健康新零售等服务。2020年,妙健康与加拿大健康管理中心共同推出的线下实体店已在北京、湖北十堰等地运营,打造“线上+线下”慢病管理闭环。
2020年10月,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微脉的自营药店在线下开业。微脉希望通过本地化药店的运作,逐渐实现“线上看病+线下买药”的联动,为更多慢病患者解决买不到所需药、长期用药负担高的问题。具体而言,微脉通过药品集中采购、DTP与平台补贴等方式,将慢病药价格向“4+7”集中采购价格靠拢,旨在让慢病用户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放心药。
除了“线上+线下”服务闭环探索,慢病管理企业还与各地政府合作试点规模化慢病管理。2019年,微医已经正式启动了数字健共体战略。微医数字健共体通过整合地方政府、医保机构、医疗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商业保险公司、药企药店等诸多机构,构建起贯穿线上线下,“医疗、医药、医保、医养”四医联动的数字化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最终实现区域医疗水平提升、百姓健康指数提高、医保增幅降低的目标。
2020年,数字健共体已在天津、福建龙岩、山东泰安、德州、湖北黄冈、宁夏银川、黑龙江克东县等多个区域落地,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例如,微医在山东泰安探索的慢病管理模式为25万门诊慢性大病患者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慢病复诊和管理服务,将慢病患者复诊购药时间由原来的2-3小时下降到现在的10-20分钟,分担了大医院20%左右的门诊压力,将慢病复诊的次均处方金额由原来的550元下降到480元,有效节约了慢病医保支出。
结语
展望2021,许多企业设立新战略、新计划。在慢病管理领域,部分企业计划开始加大资金投入。
2020年11月,医联宣布成立“湖北招赢医联新医疗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为5亿元人民币,主要合作方包括长江招银、武汉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据介绍,新成立的投资基金将主要围绕专科慢病管理领域,重点关注数字疗法、创新型院外医疗服务、智能医疗器械和检验检测等细分领域优质标的。
2020年12月,健客集团发布新战略:以1亿元打造100个品牌医生,在慢病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的科技应用方向投入1亿元。医生是慢病管理流程中的核心,打造品牌医生将有助于以医带患;升级慢病管理软硬件将大幅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有助于吸纳更多用户。
除了医联、健客,从各企业动作来看,京东健康、百度健康、阿里健康等巨头也将大举投入慢病管理,慢病管理领域的市场格局、创新技术、医生工具、创新模式在2021年或许将迎来巨大变化。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近
期
推
荐